時間:2018-07-28 10:52:20
昨日上午,團購O2O的老大和老二也宣布要“在一起”了,這樣的垂直競爭領域的巨頭,打著打著就在一起的案例,這兩年來可謂是屢見不鮮了,在一起的原因無非是為了“抱團取暖”,或是“一致對外”,但在一起的方式那可就是“花樣繁多”了。畢竟曾經還是對手,想要赤裸裸的坦誠相待,就算有心,恐怕也是力不足??!
美團和大眾點評
▼
雙CEO制,以平起平坐為名的妥協
10月8日上午,也就是昨天,美團和大眾點評聯合發布聲明宣布達成戰略合作,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。大眾點評與美團組建的新公司將實施Co-CEO制度,即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將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。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,并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。
這是個面子活。雙CEO制度,當然也不是美團和大眾點評的首創,當初的滴滴和快滴的合作也是以聯合主席的名義,為什么這些巨頭合并都傾向于選擇這個模式呢?很簡單,唯面子而已。此次合并被認為是由王興主導,畢竟美團的融資困境迫在眉睫,而大眾點評在氣勢上弱了一點,美團做出稍稍妥協,就算是給足了大眾點評面子了。畢竟老大主動找老二來談合作,許給平起平坐的機會,老二也是不會拒絕的。同時這個名譽上的聯合CEO,也能安撫兩個集團手下的員工,避免不滿和沖突,畢竟誰也不愿意自己的老大成為別人的附屬。
內耗仍不可避免。雖然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的新公司,采用雙CEO制,安撫員工情緒,在王興和張濤的內部郵件中,也都對這次合作充滿了信心,但是,但凡垂直領域的競爭,業務的高度重合就不可避免,雖然張濤在內部郵件中說: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業務側重點和戰略不同,有互補優勢,點評注重內容、服務和交易,以高頻服務帶動低頻,美團則注重交易,采用T型戰略,垂直深耕。但依然還是這幾個行業內折騰,銷售人員的業務高度重合,地推人員必將面臨裁員。不僅銷售部門,各個細分行業如電影、酒店事業部也面臨整合的風險,至于誰走誰留,必定會是一場爭戰,所以合并一年內的內耗必不可免。
未來會有人退出。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成立新公司,新公司既不叫美團也不叫大眾點評,而一個公司擁有兩個CEO本就不是長久之計,況且新公司旗下美團和大眾點評還是這么相似的兩個子公司,你覺得這個新公司沒有一個統管的CEO可行嗎?那么又會是誰呢?
業界普遍覺得王興是個犀利、狠辣之人,做事非常果決,凌厲,但張濤的大眾點評雖有小資情調,卻也不失大氣和風范。兩個如此強勢之人,你還能期待他們“和平共處”嗎?合并消息剛剛出現,新浪就有消息稱,雙方合并之后美團與點評的比例將是7:4 ,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、高客單價業務,如婚慶、會展等,不再參與高頻、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、補貼戰?!比绻讼賹嵉脑?,那就意味著大眾點評淪為了美團的一個補充,而張濤恐怕就像快的CEO呂傳偉那樣,只剩下慢慢淡出的命運。
滴滴和快滴
▼
聯合CEO,二元共享體制不太可能獲得成功
今年的2月14日消息,滴滴與快的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并。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。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,業務繼續平行發展,并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。
這樁發生在情人節的合并案,合并聲明和美團大眾合并的聲明出奇的相似,是的,就是一樣的,同樣的行業里老大和老二握手言和,說是一起做CEO的合并案,當然相似的還不止這一點,在背后的資本力量上,這兩起合并案都是由紅杉資本促成的,在股東上,兩起合并案的企業也都非別背靠著阿里和騰訊,那么滴滴與快滴合并后的現狀是怎么樣的呢?
在合并后不到2個月的時間后,就有這樣的消息爆出:快的打車管理團隊出售了6億的股份,套現退出,此決定是由于其在合并后公司的運營中退居次位的計劃的一部分。未來六個月,快的打車的高層管理人員將可能退出公司高層,不過在過渡階段結束后,原快的CEO呂傳偉將繼續擔任董事和其他職務。而滴滴打車的CEO程維和總裁柳青(柳青是中國IT教父級人物、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女兒)將掌管合并后的公司。雖然對于此消息的真實性,快的方面一直沒有給予回應,但是也不難猜測,雙CEO制的模式沒有辦法持續運營,將來必定又一方將會退出,而單從合并后叫“滴滴快的”而不是“快的滴滴”,和兩位CEO曝光的次數就知道,快的CEO呂傳偉必將是“補位“的那一個。